2006-5-11 13:33:24 来源:http://www.gtp.cn 作者:网络 次数:
赞美歌 咏叹调 波尔卡 小夜曲 浪漫曲 圆舞曲 和声 和弦 赞美诗 声部 浪漫主义音 乐 奏鸣曲式 小步舞曲 民族乐派 康塔塔 回旋曲式 变奏曲式 华彩乐段 旋律 曲式 狂想曲 交 响曲 进行曲 声乐套曲 利德 真实主义 诙谐曲 集腋曲 歌剧 行板 巴洛克 嬉戏曲 卡农 士兵舞曲 柯立芝奖 即兴曲 船歌 赋格 众赞歌 练习曲 法兰多尔 印象派 定旋律 棱形旋律 古典时期 霍 塔 音程 单调音乐 寻求曲 叙事曲 清唱剧 卡巴莱塔 合唱 轻歌剧 古典曲式 表现派 转调 奥特尔 主导动机 室内乐 幻想曲 赞美歌 赞美歌(Anthen)以管风琴伴奏的合唱曲。由赞美诗发展而来。取《圣经》或其他教会文字为歌 词。在基督教会中举行奉贤仪式或布道之后用英文唱歌。其中包含独唱的,称为“独唱赞美 歌”;无独唱的,称为“合唱赞美歌”。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基督教新教的赞美歌相当于旧教 中的经文歌。音乐史上写赞美歌的著名作曲家有伯德、普赛尔、韩德尔、韦斯利等。 咏叹调 咏叹调(Arj)以器乐伴奏的独唱曲或二重唱。出现于十七世纪初,是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声乐部分加入难度高的演唱技巧。由于追求结构上的高度完整,常忽略 与剧情的关系,而单纯致力于音乐上的独立发挥。在声乐作品中常以宣叙调表明情节,咏叹调继 其后,使表演者可以充分抒发情感,展现其演唱水准。巴赫、韩德尔、莫扎特等人的咏叹调则是 声乐曲目中的珍品。 波尔卡 波尔卡(Polka)舞曲。较快的2/4拍子。十九世纪初发源于波希米亚。后来风行于全欧洲及美 国。 小夜曲(Serenade) 小夜曲历来是男子晚上在他情人的窗下唱的,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古典作曲家在写作小夜曲 时,总是设法创造这种气氛。十八世纪用于晚会的小型乐队的作品。 小夜曲 浪漫曲 浪漫曲(Romanza)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乐曲。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 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其歌曲的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较丰富;器乐曲 旋律富于歌唱性,常由小提琴及管弦乐队演奏。 圆舞曲 圆舞曲(Waltz)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分快慢两种。十七、十八世纪在维也 纳宫廷流行后,开始成为社交中的舞蹈。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常所说的圆舞曲大 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和声 和声(Harmoy)不同高度的音乐同时发声,称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 连接法则、和弦在乐曲上的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弦(Chord)和声的结构单位。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 成。三音叠置,既成三和弦;四音叠置,成七和弦;五音叠置,成九和弦。如C大调的主三和 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 和弦 赞美诗 赞美诗(Hymn 英)基督教颂赞上帝的诗歌。均为教会中名家所作,它与《圣经》中的《诗篇》和 《雅歌》有别。天主教赞美诗最早是用拉丁文,其多章节而曲调相同。现今保存的最早的赞美诗 是出自米兰大主教安布罗斯(340-397)和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354-430)之手,名为《赞美 颂》。一般的赞美诗皆作于五至十世纪。马丁·路德创新教,改赞美诗歌词为德文,用四声部合 唱。十八世纪初,传入英国。今英国通行的赞美诗集有《牛津赞美诗集》等。 声部(Part Voice)是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中 有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各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 男低音四各声部。 声部 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al Music)音乐派系之一,亦称“浪漫乐派”或“浪漫派音乐”。一般 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发始于德奥,后又波及整个欧洲各国的一种音乐新风格。这种新风格 同时在其他文艺领域也有所反映,其内容大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并通过生与 死、孤独与爱情、热爱大自然等抒情题材,表达出知识分子阶层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自由、幸 福的向往和渴求。浪漫派的音乐家一般偏重于幻想的题材与着重抒发主观的内心感受,因而抒发 古典乐派某些形式的限制,使音乐创作得到了新的进展。 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Sonata Form)是欧洲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乐器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 要的一种曲式。大多数交响乐的第一乐章都运用“奏鸣曲式”写成,其结构大致如下:1.呈示 部:在引子之后,往往出现两个性质不同的曲调,称为“主部主题”(又称“第一主题”)及 “副部主题”(又称“第二主题”)两个主题之间富于对比性,如一个是雄壮的,另一个则是温 柔的;一个是悲伤的另一个则是欢乐的;一个是粗犷、有力的,另一个则是优美、抒情的等等。 它们有各种乐器重复地叙述,加强听者对主题的印象。副部主题的调性与主部主题不同,通常建 立在主调的近关系调上或上下三度的关系调上。2.展开部:它和呈示部的各主题材料有密切关 系,但可以作较大的调性转移及音形变化,好比一场动人的戏,音乐的力量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 挥,因此乐曲感情的高潮往往也是在这一部分。3.再现部:“再现”就是回到“呈示部”开始的 音乐形象,它综合了前面主题对比与冲突,得到结论。再这里,副部与主部均在同一主调上出 现。 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Minuet):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 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十七、十八世纪常用于古钢琴组曲 和管弦乐套曲中,速度稍快、有力;十九世纪出,小步舞曲曾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 章,后又被谐谑曲所代替。小步舞曲亦可作为单独的器乐曲,大多为三部曲式,其中段常用三声 部写成,故称“三声中部”,并沿袭至今。 民族乐派(National Music School)亦称“国民乐派”。是指以民间音乐为素材,结合西欧作曲 技法,创作出具有本国家、本民族精神及艺术特色的音乐作品的流派。民族乐派在俄国,以格林 卡为先驱,随后有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廷等;民族乐派在东欧有捷克的斯美塔那及德沃夏 克;十九世纪中叶,民族乐派在北欧的代表人物有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此外,匈牙 利的巴托克、罗马尼亚的乔治·艾涅斯库等均为著名的民族乐派音乐家。 民族乐派 康塔塔 康塔塔(Cantata) “康塔塔”来自意大利语“歌唱”一词,即歌唱的曲子。以咏叹调、宣叙 调、二重唱和合唱组成,是一种为声乐家们、合唱队和乐器演奏家们的表演,以诗体故事为基础 的作品。最早的康塔塔以情歌为主用于独唱或数字低音的伴奏。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卡里西米等 人是康塔塔的先驱。十八世纪后期康塔塔指宗教的或世俗的合唱作品,但不一定包含独唱,以乐 队伴奏,内容往往偏重于抒情,类似小型清唱剧。 回旋曲式 回旋曲式(Rondo Form)乐曲形式之一。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一圈人跳舞、唱歌,先有集体合 唱(群舞),所唱的即是基本主题(称“主部”),接着是独唱(独舞),这部分由舞者轮流担 任,音乐特色各不相同(称“第一插部”、“第二插部”)。回旋曲的主部至少需出现三次,它 的结构式为:A+B+A+C+A……回旋曲式适宜表现活跃欢腾的情景,故奏鸣曲、重奏曲、交响曲、 协奏曲等需以热烈气氛结束时,常用之于末乐章,如莫扎特《A大调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土耳 其进行曲》就是一个回旋曲式的乐章。 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Variation Form)乐曲形式之一,又称“主题与变奏”,它在音乐作品中广泛被运用。 其原则为:先奏出一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继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变奏)使主题得到多方 面的发展。其结构为: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曲的主题可以取自民间音乐,可用作 曲者本人旧作的片段,也可选取他人作品。变奏次数不定,少则三、四次,多则数十次。变奏的 方式也不一定,可以改变旋律,可以变更和声,也可变换节奏、调式、调性及织体等。在我国民 族民间音乐中,变奏手法最为常见。 华彩乐段(Cadenza)音乐术语。原指意大利正歌剧中咏叹调末尾处由独唱者即兴发挥的段落。后 来在协奏曲乐章的末尾处也常用此种段落,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和 乐器性能。这部分的演奏较自由,难度也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华彩乐段最初由独奏者即兴 创作,后来作曲者也开始写作。如莫扎特、贝多芬为自己的协奏曲写了一些华彩乐段,自门德尔 松后,很多作曲家都自写华彩乐段,成为作品中的有机部分和有独立特点的段落。 华彩乐段 旋律 旋律(Melody)不同高低与不同时值的音前后相连,即成旋律。旋律的要素一为音高,二为节奏。 较原始的音乐仅有旋律,甚至仅有节奏。现代音乐也有只求和声与配器等的新奇效果而忽略旋 律。 曲式 曲式(Form Musical)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 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主要曲式的类型大体可分1.复调曲式:如赋格曲(段)、 各种卡农等;2.主调曲式:如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复三部曲式、 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以及自由曲式等等。 狂想曲 狂想曲(Rhapsody)一种技术艰深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 民间叙事诗片段,十九世纪初形成器乐曲体裁。其特征富于民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间曲调,如李 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交响曲 交响曲 (sinfonia)实际含义要广的多。最早不过是指器乐曲,巴赫就曾用过此称。后来又指歌 剧、康塔塔组曲的前奏曲或序曲。亚历山德罗·斯卡拉帝及其他作曲家的歌剧前面的所谓“意大 利交响曲”包括三个小乐章(快-慢-快),这种布局对古典的形成起一定作用。 进行曲 进行曲(macrh)主要指行军中所用的音乐。有些歌剧也采用进行曲来为舞台上的行列伴奏,有 的戏剧配乐中也有进行曲,例如门德尔松的 《婚礼进行曲》。 声乐套曲 声乐套曲 (Liederspiel)在利德盛期确定下来的一种固定的歌曲套曲形式。套曲中的各首歌曲 通过其内容和音乐风格而相互联系。 利德 利德(Lied)原文字面意义为“歌曲”。此词现已专用于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沃尔夫、施 特劳斯等人的德国浪漫歌曲,不过自中世纪以来也用于比较广泛的意义。 真实主义 真实主义(Verismo)起源于19世纪晚期的一种艺术潮流,旨在生动而逼真地表现生活。在歌剧创 作上导致音乐话剧式的艺术处理,为追求个别情节不惜牺牲结构的统一和有机的发展。最著名的 例子有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1890),莱翁卡瓦洛的《丑角》(1892) 诙谐曲 诙谐曲(scherzo,意)一译“谐谑曲”。器乐曲。快速,三拍子,节奏强烈,有惊奇、幻想等特 点。舒伯特、布鲁克纳等人都有优秀的诙谐曲作品。十七、十八世纪时还流行一种声乐诙谐 曲。 集腋曲 集腋曲(jiyequ)(1)一种即席演奏或记写成谱的乐曲,其中同时奏(唱)两个以上熟悉的曲 调,应用于16,17世纪,特别在德国作曲家中。巴赫一家团聚时最爱作次游戏。 (2)集腋曲也可指自然串联起来的若干乐曲或歌曲。 歌剧 歌剧台词全部或大部分用人演唱加上乐器伴揍的戏剧作品。现在各国通用的OPEAR一字是原 意大利语opear in musica的简称。17世纪的早期意大利歌剧叫作音乐故事、音乐戏剧或其他类 似的名称。在17世纪的法国,严肃的歌剧称作配乐悲剧。 歌剧的种类有很多,如:谐歌剧、喜歌剧、正歌剧、轻歌剧等都属于歌剧范畴。 行板 行板(Andante)拍子中速的器乐曲。愿意为“进行”、“不行”。在这里为乐曲速度的指示 词,后用为曲名。 巴洛克 巴洛克(baroque)愿意为“怪诞”,现以成为说明17世纪和18世纪初期豪华的建筑风格的用语。 音乐家借用此语概括地说明同一时期的音乐。这个时期音乐的特点就是,感情丰富、华丽而且是 以严格的格式写就的。早期巴洛克时期的乐曲与晚期巴洛克时期的乐曲之间通常是有区别的。 嬉戏曲 嬉戏曲(badinerie)18世纪作曲家用以指称一种两拍子的快速、活泼的乐章。 卡农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愿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为另一声部所摹仿, 即严格的摹仿对位。卡农出现于13、14世纪,后人常采用古典曲调作为卡农主题。 士兵舞曲 士兵舞曲(vebunk,匈)18世纪匈牙利的军队舞曲。源于德文Werbung,意为“征集”。军人穿戎 装,著马靴,聚众而舞,以作征兵的号召。当时匈牙利隶属于奥地利,人民备受兵役之苦,视当 兵为畏途,故以这种方法来号召人们参军。后来此种舞曲被用在节日里当作喜庆音乐来演奏。乐 曲开始于徐缓的引子,然后进入快速段落。 柯立芝奖 柯立芝奖(Cooledge)美国钢琴家、作曲家柯立芝夫人(1864-1953)于1918年在美国马萨诸塞 州皮茨菲尔德城创设“伯克夏市内音乐节”,一年一度,设柯立芝奖奖励优秀市内乐作品。该音 乐节后来迁至华盛顿举行。 即兴曲 即兴曲(IMPROMPTU)早期浪漫派作曲家称一种钢琴小曲为即兴曲,这种乐曲被认为有些即兴创 作的性格,或有一种精美雅致的气质和漫不经心地随意而为的风度。 船歌 船歌(Barcarolle)源出意大利文BARCA,意为“船”。是威尼斯船家之哥。常用6/8或12/8拍, 其伴奏模拟小船荡漾。后则泛指按这一体裁写成的声乐或器乐曲。 赋格(FUGUE, 法)对位化音乐之一。由几个独立声部组合而成。先由一声部奏出主题,其他各 声部先后作通篇的模仿。入题用主调,继起者用属调,第三个进入的声部又回到主调,如是反复 变化以至曲终。各声部此起彼伏,犹如问答。赋格结构变化百出,故不能视为曲式之一。 赋格 众赞歌 众赞歌(chorale)基督教新教的赞歌马丁·路(1438--1546)曾用为宗教改革的手段之一。他简 化曲调,将歌词方言化。曲调主要采自民歌,有些出自路德之手。十七、十八世纪,以众赞歌为 素材的管风琴曲与合唱曲大量产生。巴赫为不少众赞歌配以和声,至今仍被视为四部和声的典 范。 练习曲 练习曲(STUDY,英)用于提高乐器演奏技巧的乐曲。必具有一种技巧项目,如音阶、琵音、八 度、双音、颤音等。克莱曼帝是近代写作练习曲的先驱人物。肖邦是音乐会练习曲的创始人。 法兰多尔 法兰多尔(farandole)法国舞曲。始于古代,今仍流行于法国南部。舞时男女携手连成长队,表 演各种复杂动作。领舞者肩头或腰间系一小鼓,左手击鼓,右手执管吹曲。乐曲6/8拍。 印象派 印象派(Imperessionism)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界初期活跃于法国的艺术流派之一。德彪西开 创了音乐上的印象派。题材常取自诗情话意及自然景物等,以暗示替代陈述,以色彩代替力度。 着意于表达感觉中的主观印象,并大量运用变和弦、平行和弦、全音阶等。印象乐派后起者有拉 威尔、杜卡、鲁塞尔、迪利厄斯、莱斯庇基等。 定旋律 定旋律(cantus firmus)自古相传的曲调。常作为复调音乐(包括声乐、器乐)的构成素材。中 世纪的素歌就是一种定旋律音乐。定旋律乐曲近代多见于用赞美歌曲调作基础的管风琴曲。严格 对为的习作亦常以古代的定旋律为题。 棱形旋律 棱形旋律(angular melody )现代派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对某些滑音乐器的记谱,往往不用 通常的音符,而用线条标出音的走向及其高度变化。当高低音交替进行时,谱线常显示出棱角 形,这种曲调进行称为棱形旋律。 古典时期 古典时期(calssic period)通常指西方音乐史上巴赫到贝多芬前的一段时期(即十八 世纪)。另一说自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初,即维也纳古典乐派活动的时期为古典时期。 霍塔 霍塔(jota)西班牙舞曲,发源于西班牙东北部阿拉贡省。快速,三拍子用吉他和响板伴奏。近 代作曲家亦用于创作。如李斯特的《西班牙狂想曲》,格林卡的《阿拉贡霍塔》等。 音程 音程(interval)两乐音之间的音高差距。通常以自然音阶两音之间的音级数作为音程度,如C- G,共五级,共称“五度”;G-B,共三级,故称“三度”。 单调音乐 单调音乐(monophony)复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单旋律的音乐。即不附带任何对位声部、 衬托句及伴奏等,只有一条单纯的旋律线。古代音乐及大多数民歌,都是单调音乐。 寻求曲 寻求曲(Ricercare),流行于十六、七世纪的一种器乐曲。常用于管风琴。自经文歌演变而来。 是一种多主题乐曲,每一主题自成一段落,同时在全曲展开各种对位变化。后一行或二行是重复 句。每节音乐用A、A、B的三段体,通常用复调写作。 叙事曲 叙事曲(ballade,法)十三、十四世纪盛行于法国的一种歌曲,歌词通常分为三节,每节七行或 八行,最清唱剧 清唱剧(oratorio)大型声乐曲。以宗教事迹或史诗为题材,由独唱、合唱与管 弦乐队组成,在音乐厅或教堂内演奏,而不用布景、服装及身段表演。但最早(十六世纪中期) 的清唱剧亦用布景与服装。清唱剧多由宣叙曲、咏叹调和合唱组成,而无对白和舞蹈。康塔塔与 清唱剧很相似,但其篇幅较小。 卡巴莱塔 卡巴莱塔(cabaletta 意)简短的歌剧咏叹调。曲调与伴奏都比较简易,罗西尼常使用。十九世 纪后期,威尔第等人常用为咏叹调的华彩结尾,拍子快速,用不断反复的定型节奏。 合唱 合唱(chorus)即由一队歌唱者(男声或女声,或男女声兼有)来演唱一首歌曲。每个声部由数 人同唱,与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和其他大型声乐作品中的独唱相对而言。 轻歌剧 轻歌剧(Light opera)原意为小型的歌剧,始于十九世纪,是一种含有序曲、歌曲、对白、舞 蹈等的戏剧,其中音乐只起一种衬托气氛的作用。十九世纪,以写轻歌剧著称的作曲家有奥芬巴 赫、约翰·施特劳斯、沙利文。至二十世纪,轻歌剧又常称为“音乐喜剧”(musical medy) 古典曲式 古典曲式(classic forms)西方音乐史上古典时期通用的曲式。如变奏曲、组曲、奏鸣曲等几 种曲式。 表现派 表现派(experessionism)二十世纪前期流行于欧洲的艺术流派之一。表现派音乐在德国表现派 绘画的影响下形成。与印象派音乐相反,其创作特点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内省,运用变化、夸 张、象征等手法来表现创作题材。表现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有勋伯格、贝尔格、韦勃恩等。 转调 转调(modulation)乐曲在进行中变换调性。转调是重要的作曲手法之一。简单的转调常在近关 系调之间相转,如主属调、大小调之间互相转换。 奥特尔 奥特尔(ordre,法)十八世纪古钢琴曲集的通称。法国作曲家科普兰开始引用。原文意为“次 序”,其特点与组曲相似。 主导动机 主导动机(Leimotiv)瓦格纳的歌剧写作手法之一。初由德国音乐评论家乌尔索根于1878年在 所作《论瓦格纳的〈众神的黄昏〉中的乐曲动机》中提出。指以一个乐曲动机代表剧中的某一角 色、情景、观念或事物。如《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指环”动机、“神剑”动机等。 室内乐 室内乐(Chamber music)原指演奏于室内(不包括教堂、剧院、音乐厅)的乐曲。近代室内乐 指乐曲的一个声部由一名演奏者担任演奏的乐器合奏曲。每个人所演奏的部分在乐曲中不分主 次。室内乐常按演奏人数区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 幻想曲 幻想曲(Fantasia)发挥想象力而不遵循传统曲式的作品,即称为幻想曲。 特点:无舞曲形势或变奏,在用复调来发展主题时以想像力所创作的作品。具有即兴性质。在曲 式上比奏鸣曲更为自由。作品可以根据一个或几个主题来创作。
标签:
更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