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6-7 14:45:20 来源:http://www.liuchuan.net/ 作者:网络 次数:
很久没有发帖子了,假期在外打工,运气还不错-----是家琴行。
言归正传,一直以来,标准音对吉他来讲,都有它不可抗拒的意义。钢琴的中央C,为什么没听说过中央D呢?一提到1,很容易就联想到C,不管是和弦还是调式,都容易想到C而不是其他的E、F~~~~~
古筝是D调的,为什么古筝就要定为D调才算标准呢?我问了一个教古筝的朋友,她说你去问创始人吧。。。。 难道仅仅因为古筝是五声音阶?C调五声音阶不是一样的好听么?
李延亮的曲子我听过几首,STEVE VAI的曲子我更是逮着就听,没有谱子我就自己试着扒,在弹过上帝的爱之后,我扒那首小亮的《蓝色恋人》时发现,这也是D调的,再一回想《卡农》,也是D调的,一种习惯? 一种凑巧?还是经过多年经历,各名家感受所成的一种不成文的潜意识规律?经验?
一般说来古筝弹的都是些古典气氛浓厚的曲子,如果说弹吉他用D调的人越来越多是因为后期兴趣使然,可古筝在出世之后产生规定之时仿佛就已经定成了D调诶,古人为何不选择其他调呢?其实相对说讲,吉他上面什么调都在用,C调用得也确实多得数不清,而现在D调的曲子是越来越多了,是什么让那些名师们选择了它?
手指上的习惯?除了D调的音在指板上品格比C调相对窄一点只外,指型这些都是一样的啊!这可是吉他的特色,他们没道理为这个就都倾向D调的,那大师如果真要这样,为什么不选择E调?岂不是更窄更好弹?
为了表现其不一般?这就更说不走了,一个初学者一旦明白了移品可以换调,这种手法就根本没什么好奇特的了,大师不会以这为创作时选用D调的目的。
纯粹个人习惯?这个理由用在某个人身上或许还好解释,但《卡农》,《上帝的爱》不是一个人写的,古筝的创始人更不是这些吉他手,作何解释?
个人认为唯一最好的理解是D调在他们看来有它独特的音乐表现力,我们听《卡农》,《上帝的爱》这些绝对的经典曲子时,是否有种心灵被洗涤的感觉?(纯粹练技术不求理解音乐的人除外。。。。)也许你会说是因为曲子写的好的缘故,我不否认曲子的好,但我试过用C调来演奏《卡农》,你会发现,味道真的变了。
不论你在呼噪也好,在“沉睡”也好,在急弛也好,在迷茫也好,这个调,在名师的演奏中,你就能沉下心来,仿佛呼吸新鲜的空气,洗脑的感觉,能唤醒你心底深处的感知。
说来说去,我并不否认其他调的魅力,只是沉思这D调究竟在大师们眼里算不算是一种色彩的代名词,是个什么色彩?我唯一想到的就是“它是通向原始的东西”
各位 发表下您的看法和理解, 一起研究这些看似高级的可大可小的问题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www.liuchuan.net
标签:
更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