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5-11 17:48:12 来源:http://www.gtp.cn 作者:网络 次数:
爵士即兴者所应作的深入探讨—
如何学习一首曲子(DEEP TUNE KNOWLEDGE FOR IMPROVISERS)
原作Written by:约翰.亚当斯先生(Mr. John Adams)
翻译改写Translated & Adapted by:谢?⒈颍?Chi-pin Hsieh)
此文是针对爵士乐的,不过其中的解说对我们学习各种各样的曲子时,都有一定的启发,转过来与大家分享!
--------------------------------------------------------------------------------
对一位认真求上进的爵士乐手来说,总会有太多的东西要学,或必须保持在一定的程度,常容易使人感到无所适从,诸如无止境的?衿住⒘废?licks或patterns、学新曲子、音阶、理论、技巧练习等等,如果不知如何有效率地吸收这?N多资讯,反而会变成一种负担。其实学习与演奏爵士有许多方法可以切入,但老手及老师们都一致认?椋喝绾握?确地学习曲子才是最重要的一环。
曾有人引述爵士钢琴大师Bill Evans的话,他认?槿缬靡恍∈钡?完六首曲子,倒不如花同样的时间专心在一首曲子上。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谨列出一些条例或原则,希望能激励你养成正确的学习步骤。当然,这不是目前唯一的学习法,也并非万无一失,但堪称完整,而且每个步骤都是有意义的。然而如果你的程度已经比较进阶了,你可以自行添加或删减几个步骤,对初学者来说,这些原则将会对你很有帮助,不过遇有专有名词或概念不明?t的,可以请求前辈或老师的协助。
首先,让我们选一首适切你程度的曲子吧!它可以是上课用的、老师要求的、乐团要练的,或甚至是你觉得有趣的standard也可。
一、学会「听」的方法
1. 学习曲式;买这首曲子的著名版本录音,愈多愈好—先学著凭耳朵记忆这首曲子,最少要听出句子、段落与格式,或者旋律的重点(译?]: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如果你已经有谱但还不熟悉分析的方法,我建议你暂时把它们搁在一边,先从「算小节数」开始,同时你也要注意唱片中的乐手在即兴时是否?袢∮胫魈庖谎?的和?L,或?X取部份主题的旋律来即兴?接下来,你能否听出来这首曲子的主题好像被分成几个「段落」,而且大都4小节或8小节一段?t我们可以称它们?椤咐志洹梗?Phrases)或「乐段」(Sections),通常在爵士曲目中,12小节(一般??Blues)、16及32小节的曲式是最普遍的。在12及16小节曲式上,乐手通常会在开头与结尾演奏两次的主题,整体上来说,即是在即兴的前后。而32小节曲式如AABA或ABAC等则可说是随处可见,主题则前后演奏一次。另外有些曲子则会包含不寻常的段落、间奏、结尾延长或不断出现的小乐句、节奏等等,也请试著将它们分辨出来。
2. 试著听唱片自己?衿住?现在的乐手大多都拥有且依赖「Real Book」或「Fake Book」等这一类的曲集,但你可曾想过在那些老乐手或大师活跃的年代?e,这些东西都还没发明呢!他们学习曲子的过程都是由长年累月的「聆听」、「参与」及「尝试错误」中走过来的。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首先除了部份曲集是「地下版」的以外(未取得原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同意而贩售牟利),我们并发现在大部分广受欢迎的非法「Fake(Real) Books」中,包含了难以数计的错误,如果你不和原录音或原谱对照的话,这些错误将会不知不觉地被大家?沿袭?下去(译?]:其实这些「地下?衿渍摺菇?年来也不断在修正,错误已逐渐减少中,只是仍是非法贩售的就是了)。尝试自己?衿祝?包括主题、和?L、曲式,甚至即兴乐段等,并将成果交给足可胜任的老师订正,或对照合法出版的原谱。从不断的订正中,你的耳朵便会更习惯爵士乐的声响,并在下一首?衿字懈?上一层楼。
3. 跟著唱片对照谱听—好吧!如果?衿锥阅阆衷诘某潭仁翟谔?难了,而你正好手边又有一些谱,那?N你便应该花点时间找到某些同名的录音来对照著听。你能不能发现:不同的版本在处理旋律、和声、乐句或节奏上的手法皆有所不同呢?如果可能的话,把它们?]明下来,然后比较出哪一个版本是最接近原曲或谱上所记载的,并保留其他特殊?释,这将会对你帮助很大。(译?]:两本最?流行?的非法「Real Books」在几乎每首曲子后面皆会附上他们所?参考?的版本,但有时是乱写的。Sher公司的三册合法「New Real Books」皆於书后之附录记载版本出处,方便你找唱片。但相对地来说,特定版本的?衿拙筒灰欢ㄊ蔷羰咳δ谠级ㄋ壮傻谋?剩?例如John Coltrane版本的「Body & Soul」(在第三册中)就已经彻底改头换面过了!所以,原作者的建议仍是非常好的)
二、接下来该做的事
1. 学会旋律;跟著唱片演奏或自己演奏—如果旋律实在太难了,你可以先放慢速度,甚至先不管拍子或一句一句练。试著模仿唱片中演奏的强弱、表情与乐句,能否适当地表达主题的旋律是一个乐手音乐成熟度的标竿之一。初学者或进阶的学生可以跟著唱片走,甚至於唱片中即兴开始时仍继续保持演奏主题旋律,如此也可以确认到底即兴时的曲式与和?L是否与主题所用的相同。不要忘了即使当你开始放手大胆地solo时,脑海?e仍有旋律的架构浮现,才不容易迷失。
2. 分析旋律及和声相互间的关联—其实在许多经典爵士曲目的旋律中,已经暗示了和?L的走向及属性(作曲是齐头并进的!),很多年轻的乐手往往忽略了旋律,而硬生生地想套进他们所背的licks及书上所教的音阶,然而注意旋律与上头和?L的关?S才是重点。举例来说,这样的情形发生於「Stella By Starlight」B段的开头两个小节《例一》,「Real Book 」中记载的和?L是G+7,造成很多新手便想也不想地就用了G全音音阶(Whole-tone Scale),但是如果仔细一点看,这段的旋律音有D(起头音)、降E及D,已暗示了G7b13和?L的声音(你能分辨它们的不同吗?)。添加使用更多近似的音阶是许多成熟的乐手让听?耳朵一亮的?手段?,但是他们绝不会忽略了曲子中所应有的和声音响。
三、可以有更多的变化吗?t
1.分析和声;辨明出是哪一种和?L进行—在爵士乐中,不同的人重配同一首曲子的和声(Reharmonizations)早已被发展成一种?好习惯?了,有经验的乐手不但熟悉原曲的和声,他们同时也对不同版本的和?L进行闻之甚详,甚至以「追求更多变化」来丰富自身的爵士乐知识。这不光是纸上谈兵而已,他们更可在与别人合作或听表演时,很快听出来所?裼玫陌姹尽?
试著辨明每个和?L的功能(Function),当然在此之前你得先知道基本的「调性和?L」(Diatonic Chords)原理。你可以先把明显的ii-V、ii-V-I、iii-VI-ii-V、I-VI等和声patterns找出来,虽然爵士和声道理上与传统的古典和声是相吻合的,但前者比后者则增添了更多的?例外?,譬如和?L就不一定一直停留在同一个调性中,在爵士乐?e最普遍的非调性和?L便是「装饰属和?L」(Secondary-dominant Chords)的应用,特别是调性中ii级的V或V级的V。
2. 把任何不在调性和?L内的和?L圈出来—也许这些和?L是借用的和?L,或调性和?L的变化(如用蓝调色彩的IV7代替原来调性中的IVMaj7),如果还有和?L超出这些范围的,那就可能是「非调性的经过和?L」(Non-diatonic Passing Chords)或「添加色彩的和?L」(Color Chords)了。
3. 找出调性的中心并特别?]明—这个步骤常可以帮助学生走出「调式」(Modes)的迷魂阵,让你可以清楚看见每一组和?L进行的调性中心。举例来说:在「All The Things You Are」的前16小节中《例二》,包含了16到19个和?L(看是哪一个版本),如用「哪一个和?L要用哪一个调式或音阶去套」的逻辑去想的话,那可真是自找麻烦,因?榧虻サ乩此担赫?16小节只包含了四个调性(解决的地方),而只要用这四个调(Ab、C、Eb、G)的大调音阶/一级调式分别於其上solo就行了。(译?]:甚至更简单一些,后8小节其实完全是前8小节排列(Sequence)的转调而已。另外,先不要断章取义:每第五小节的Maj7和?L都是前面的IV级,但同时也是后面一个调的bII级,我们称之?樽?调枢轴和?L(Pivot Chord),这?e应该用前面的大调音阶solo才对,段落要分清楚)
4. 练习每一首曲子「主要的」音阶声响—很多优秀的乐手其实一直不断地藉著爵士的语言(licks或patterns)去追求和声上的变化,也都努力地从主题旋律中找到更多灵感,再加上耳朵的直觉,才能在演奏时作互动。然而,即使你曾在和声与音阶的关联上下了一点工夫,我仍希望你在添加新的音阶前,能先回归曲子本身,把原有该用的音阶练习好,正如我之前提到的「Stella By Starlight」例子一样。最少,当你试著演奏原调性音阶(如大调及其关?S自然小调与和声小调音阶等)贯穿整段同调之处时,不会有?怪怪?的感觉,因?樗?们会暗示出旋律及和声的构成。
5. 练习用每个和?L的琶音(Arpeggios)来贯穿整首曲子—琶音的意思即是每个和?L的1-3-5-7音,你可以先很慢很慢地来,再照著节拍器练,或?袢〔煌?的节奏ideas。首先试著用八分音符走一个八度就回头,然后多加点音或变化某些音(不一定由根音开始),甚至超越一个八度《例三》。当然你也可以用三连音或十六分音符,这样很快就会跑到两、三个八度以上了。名吉他手Mike Stern亦建议你可以在一首曲子中,第一个和?L先爬上行的琶音,下一个和?L再下行,依此类推,再慢慢地加快速度《例四》。(译?]:这是吉他手的标?柿废胺ㄖ?一,然而别的乐器也绝对要会,因?樗?会帮助你认清什?N是「最重要的音」,也就是和?L音,这样练绝对比抓个音阶从头干到尾有意义多了。译者的练习法如《例五》,也是吉他老师教的)
6. 学会在键盘乐器上弹奏曲子的和?L进行—作?橐幻?爵士乐手(尤其是solo乐器),懂得基本的「和?L配置」(Voicings)是必须的,下点苦工学习在键盘乐器上弹奏整首曲子,即使很慢也没有关?S,了解和?L的声响才有办法「选择」你要演奏的材料。我也强烈建议你:可利用延音踏板的功能,先撇开速度地弹每一个和?L,然后用你的乐器练习琶音、音阶,或是即兴等。
7. 自己作「卡拉OK带」,并於其上练习—你可以在钢琴或键盘上弹和?L,然后自己录下来用,或仅仅录下根音/贝斯的移动也可,正因?檎庋?的伴奏不难,便会激励你在solo时去?强调?出每个和?L的属性。我建议你可以多录几个不同速度的版本,或不同调也好(向自己挑战一下),在录音的时候,最好连节拍器的声音都录进去,才不会丢拍(如是swing的曲子则需把响声设在第二及第四拍)。当然,我知道也许有些人已有「Band-In-A-Box」这个软体,或市面上所出版的「真人伴奏带」(Play-A-Long Recordings),用「Band-In-A-Box」的好处是你可以改变速度及调性,或输入不同版本的和?L进行,而用「真人伴奏带」则比较生动有趣,伴奏的乐手也会刻意强调某些节奏或特徵音来?导引?你,但终究这些录音的范围会?I限在一种速度或版本中,慢慢地就会感到无聊了。更进一步来看:跟「真人伴奏带」或「假人软体」练习过多反而会害了你,让你以?樽约旱?solo都没问题,但除了音的选择之外,诸如空间的运用(句子与句子间的距离)、节奏的参与、竞奏或呼应等建立一个好solo的方式,都是必须靠表演时与其他「活跳跳」的乐手间的互动所得来的。(译?]:要进步的方法永远只有两种:参加Jam Session或与朋友一起练习)
四、从更多不同的角度切入
1. 用更多的方法练习即兴;试著分段练习—以上所有的方法都可以以弹性速度或各种速度练习,而且必须在有无伴奏的情况下都必须认真执行。你可以由最简单的乐段开始,直到你觉得自在?橹梗?才来?对付?那些令你感到棘手的地方,不要太贪心,一次练一段就够了,练好再说。另外有些很好的方式如一段主题、一段旋律,或与同伴作4小节或8小节一轮的竞奏(Trading 4s or 8s)都会很有助益。
2. 试著用弹性速度(Rubato)演奏整首曲子—弹性速度的意思不是不算拍子,而是在演奏时用较「放?」的感觉去对应节奏与和?L,但仍然保持著速度。最重要的是:你心?e面要算小节数及拍子,但演奏出来时要有一点「延迟」的感觉,才不会硬梆梆的。当然这并非一蹴可几,先花多一点时间在困难的乐段,简单的段落不要反而变快。你也可以尝试在曲子一开头慵懒一点演奏,然后逐渐加快?进入?原来的速度,但仍然不要过度有张力。(译?]?U这种「有点慢出来」的感觉正是爵士乐最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记谱法永远无法载明,全靠多年的揣摩与体验才能得到,原作者的意思只是先希望你不要因句子难就紧张而丢拍罢了!
3. 试著花长时间练习同一首曲子—从慢速度开始,直到你习惯这首曲子而且感到放??橹梗?下一次再开始时可再增快一点速度,但是不要一下子跳太多到你无法控制的地步。最后则看看你是否能用15分?专心同一首曲子,然后20分、30分…然后1小时(就像前面Bill Evans所说的一样),这种练习有点像「打坐」,可以帮助你极度专心,而不会天马行空、胡思乱想。此外它还可以帮助你心平气和地对待一首曲子,不会因跑错音或做错事而烦躁(这是人类的天性),让音乐一直进行,并有一种「控制」的感觉,直到你累了?橹埂?
4. 试著在心?e演奏音乐—当你完成了许多以上的步骤及原则后,要自问是否已能在心?e?听?见所有的东西—旋律、和?L、贝斯音的移动,以及即兴—即使你的乐器不在手上,你仍能「想像」你在演奏才对。这种方法应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自由地运用,而且对任何风格的音乐都是相同的概念,在音乐史上早就流传了各种乐手的?W闻,说他们在巡?旅行途中常必须以极短的时间?时干咸ㄈパ葑嗬?难的曲子,那?N他们该怎?N「练习」呢?便是用以上的方法。虽然我个人并不相信,也无法担保所谓的「创造性想像」(Creative Visualization)宣称你可以用你的想像力改变事实,但我绝对相信「手脑合一」的重要性。再广阔一点来看,肢体动作的某部份障碍(演奏技巧上)?a生,通常是依心智上清楚透彻与否的多寡而定,脑子更清楚,演奏出来的音乐也会更有自信,试著让你的思考与演奏同步,并充分表达吧!
五、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也许当你看到这?e时,搞不好会抱怨:「我哪有时间一次做那?N多?」但事实是:如果你不下定决心开始做一些的话,你永远也不会开始,也就永远停在原地,学不到东西了!话说回来,不学比学习所浪费的光阴,肯定是更多的,长期下来,反倒是不断的损失了。(译?]:「知识必靠累积而获得」,学任何一项艺术都是需要下长期的苦工的,而一旦荒废了技艺,要再补救可就很难了,所以,加油吧!也希望你练习一段时间后,再回来反?c一下本文,也许又将带给你另一种视界的?⒎⒁菜挡欢?呢!祝你顺利!)
标签:
更多评论 >>